《当李宗盛e 见梁文道-----给大马音乐文化新点子》

那天,我出席了一場很棒的講座。

《当李宗盛e 见梁文道-----给大马音乐文化新点子》




說是講座,不如稱為研討會為更適合。研討內容,就是大馬音樂創作目前的情況,以及,應該如何改善?
嗯……我也有很大的疑慮。

研討會當晚,e電視台的秋月獨挑主持一職,訪問音樂教父李宗盛、香港才子梁文道以及本地時事評論人唐南發。
李大哥,看起來不會很老,但是幽默感十足;
梁道長,樣子有點呆,但是說起來頭頭是道,說服力不差;
唐兄……嗯,說話有點快,問題毒辣,是當晚的小辣椒。

真正來說,當晚的研討會,離題了一些。
但是當中,大家三位提出的一些內容,震撼到了我無法平復下來。


- 別說政治上不承認在外國取得優越成就的人才,但就算人才回歸,就連華社也未必會去接受他們的成就,只因為符合口味的市場不同——蔡明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蔡明亮在外國拿到很多重量級的導演獎(康城、威尼斯等等),在外國他是皇牌巨星,但回到來馬來西亞,他算是什麼?

- 香港當年有一個現象,舉例一個學鋼琴的小孩兒,媽媽會對他說:“俾D心機去練啦~!練到第8級以後,你就唔駛再繼續練落去佐o既啦!”,大馬的情況或許更糟糕。重點是,既然目標是以後都不需要再做,那一開始,為什麼還要做?

- 工業不同,市場不同,口味不同

- 大家在創作的同時,很容易地“參考”別人的作品。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馬來西亞除了阿牛之外,再也沒有一個製作人可以做出一個完完全全讓別人聽就可以聽出,這是馬來西亞的歌曲。因為大家在“參考”的同時,已經慢慢不知不覺去“模仿”對方的作品。

- 说是下游阶段,便是人家输出甚么你被迫完全接受。但你又同时可输出杰出的音乐人往上游领域去。这是各国音乐人都须深思的问题

- 今天開始,音樂的市場,將不會在於台灣、香港,抑或馬來西亞,而是大陸,中國。


其實還有很多很多,我沒辦法一一轉述;
但是李大哥的最後兩句話,很讓我省思。

- 做音樂,就專心去做音樂。當你有那個資格和足夠的籌碼的時候,所謂的限制和障礙,就會迎刃而解,因為那不是你應該操心的事情。

- 做音樂、唱歌,都是當下情感的一種記錄。以10年作為一個站,這就是為什麼,80年代、90年代和00年代的歌曲,都有如此不同的迴響。只有把你的誠意和感情、情緒都放進了你的創作,你的歌曲才能夠在這個社會停留得更久;當一切結束後,遺留下來的,都不會是些垃圾作品。很遺憾的是,現在我們的音樂工業充斥的,都是垃圾作品。

當晚,我和我的音樂創作搭檔談了好久。
對於音樂的工作,我們都有了全新的詮釋,全新的方向,全新的方針,全新的目標。
我們就只是專心做好我們的音樂。


這場研討會,依然是沒有結論——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確實的結論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