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改革 (一)

佛教距離今天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
在全世界各地,我們都不難發現佛法的蹤影。就連美國,佛教也慢慢的成為了部分人心中的歸屬
曾經有一個學家這么說道:“當宇宙和地球的改革到了某一個程度之后,地球上的所有宗教只有佛教能夠”存活“。

在這里先穿插一些佛教典故:
佛教世尊——佛陀原是古印度某個國家,釋迦摩尼族的太子,凈飯大王的親兒,原名是悉達多·喬答摩(巴利文:Siddhattha Gotama;梵文:सिद्धार्थ गौतम,Siddhārtha Gautama)。
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。“釋迦”是他所屬的部族名稱,有“能”、“勇”的意思;“牟尼”意為“文”、“仁”、“寂默”,所以漢譯又作能仁寂默、釋迦文佛等。在《梨俱吠陀》的誦詩中,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,稱為“牟尼”,他蓄長髮、著褐色的髒衣、可以飛行空中,喝飲毒汁而無事,所以“釋迦牟尼”,可意譯為“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”、“釋迦族的聖人”。
“悉达多”(梵文:Siddhartha,巴利文:Siddhattha),意思是“吉財”、“吉祥”、“一切功德成就”,又作“薩婆曷剌他悉陀”(梵文:Sarvarthasiddha),意為“意義成就”或“一切義成”。這才是他的真正名字。
傳統上認為“乔达摩”或「瞿曇」(Gautama)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,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。但這應非他的姓氏,而是依照當時印度貴族的習慣,由《梨俱吠陀》讚歌的作者仙人家族Gautama,所取的另一個名字。
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,如《華嚴經》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,是光明遍照的意思。

好了,題外話說完,切入正題
在正題之前,再來一個小小故事
傳說,在佛教得道之前,曾在伽耶山逗留修行六年。六年里他摒除雜念,并且沒有任何果實或谷糧入肚。期間他父王不斷派送使者、食物,可是悉達多仍然無動于衷。無奈,6年光陰過去,悉達多太子仍然不能得到他所要的東西——”道“。他不停的在思考:究竟什么成為他的絆腳石?這個時候,一個牧羊女經過。清脆的山歌、甜美的羊奶不停的引誘著悉達多太子。于是他就領悟到了,他這種修行方式,不也和之前所見到的苦行僧修行方式一樣?他的煩惱,是因為肉體;他的沮喪,也是因為肉體。要獲得解脫,并非讓肉體受苦才能得到,而是要忘卻肉體。不能忘卻肉體,就不能忘卻七情六欲;不能忘卻七情六欲,內心就無法寧靜;內心不寧靜,一切污穢不能消除;污穢不能消除,如何走上解脫大道?

悉達多太子再次沉思:如果修行只重視形式,而不關心內心的寧靜,這種的修行怎么會有效果?為了使內心寧靜,最重要的便是要超越一切,包括超越自己的肉體。所以苦行與斷食絕不是解脫根本!
于是,他就接受了那個牧羊女的奉獻,接過了羊奶,不一會就恢復了體力。
后來,他就在伽耶山附近的一座小山,一顆菩提樹下得道。得到的喜悅,非筆墨能以形容。

好了。故事說完。
這個故事和我接下來要說的有何關聯?

大家都知道,佛教教義穿得非常廣。在許多地方,佛教已經不是陌生的詞匯,而披上袈裟的和尚、尼姑再也不局限于黑皮膚與黃皮膚。大家都在同時享受佛教帶來的寧靜、教義,就猶如耶穌的十二門徒在分享耶穌所派發的恩賜一樣。

可是,即使佛教能夠傳到海外,可是也未必能夠為人家所能接受的。為什么?
首先,近年來能夠主動加入宗教活動的青少年與小孩不多。就算有,多數也是隨著雙親,或許也有些——難聽點——是被逼著來的。這個年頭PSP、電腦游戲機等充斥著每個角落。每個人都沉淪于這種物質的享受。有誰還會理會什么八正諦?所以,佛教團除了要致力于招收新血之外,還得要改革佛教。如何改革?這就見仁見智了。畢竟,每個國家的佛教團體雖然是教義一樣,但多少少都有一些差別。就如我們不能把西藏高原的佛教徒和緬甸的佛教徒做比較。但首先,就一定要從佛教團體的管理層等做起。手法自然因人而異。

筆者先前曾經參加基督教會的一些活動。先不說別的,問問大家,基督教會給你們的印象是什么?中世紀打扮?拿圣水潑?講耶穌?
不盡然。現在的基督教會大都已經摒棄舊前”陰森教堂“的印象。而且,他們也逐漸改變往常傳教的方式。如今,基督教會的圣經課程,已經不是在講耶穌這么簡單。他們已經能夠成功的,把圣經典故,融入我們的生活中。他們能夠把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故事,卻足以訴說現代社會現象、人生的意義。

可是反觀佛教,佛經說來說去,卻還是如此一般。請大家別誤會,我不是在詆毀佛教做得不夠人家好。只是我們更加應該反省,為何佛教仍然給人家一種”保守古老“的印象?為何基督教會能夠做到煥然一新可是佛教不能?

9 comments:

John Phua said...

哇!好像对佛教很有研究哦...
我虽是佛教徒,但是就没有像你调查得那么深入了,只是略知皮毛。

latteartemis said...

我想问以上的都是你的想法吗..如过是..那你的想法还真不简单...我也想过你以上所说的...当我还参加佛学班时......我也任为佛教不够开放...推广佛教的人也不够友善...让人觉得佛教很沉闷....可是有时太强迫别人入教也不是好现象(我曾参加过教会的活动)...再说净空法师等人也一直在改革佛教...可能须要时间吧...

心寧 said...

回復John:
說來慚愧,我雖然是佛門弟子,可是卻不精于鉆研佛經,更談不上什么虔誠的佛教徒。只是數天前和一位馬大佛學生朋友偶爾談起,有感而發,就順便做個比較完整的談話記錄。
其實也算不上是什么調查,只是之前偶爾有看過一些詮釋佛經教義等書籍,然后再自行思考。讓大家見笑

心寧 said...

回復latte:
的確是我自己的想法,也不會很復雜。只是我把一些我們平常想到的,再用放大鏡放大思索。
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的佛學班。只是最近數年來年尾假期有去增江佛教會當義工,在旁邊聽到講師說法才了解的。
佛教不是不開放,而是“當事人的思想不夠開放”。推廣佛教的人不是不夠友善,只是過于嚴肅。部分人錯把佛陀當作普羅大仙,可是卻忘了佛教教義里,佛教并不是被詮釋為一個宗教。如果要尋找一個適合的字眼的話,“書齋”或者是“學校”會比較適合。在2500年前,佛陀可以說是超越人類的老師,他到處說法,就猶如現代版的人類工程師一樣。改革一個宗教,不是那么的簡單。當中必須受到四方的認可,而且時間、精力也是重點之一。佛教并沒有強逼人家入教。你想想,我在你脖子上面架著一把刀,要你加入,你說你會答應?

latteartemis said...

我是说基督教强迫人入教..并不是佛教...别误会..^^
我曾参加过两种宗教的活动..深入探讨的话..还是认为佛教的思想及教义比较好...比较实际...更改变了我以往的想法...

心寧 said...

那也是錯誤的觀念之一。基督教并沒有強逼人入教
每個宗教的有它的特色,不能說佛教是群教之首。再說,佛教不是宗教——如果你有仔細研究佛教歷史的話,你會贊同我的這個觀點。

latteartemis said...

是亲身经历...或许你还不知道....
我也没说佛教是群教之首啊...只说我个人比较赞同罢了...
我看过蛮多佛书(也不多..就看过)...还是同样的观点...
个人有个人意见...我没话好说...^^

Sam Ng said...

容许我说句话,个人认为,所有宗教的宗旨就只有一个,教人向善,不作恶行,就这样.无需在此争论什么,只要不害人,只要行善,不就得了吗?

不过,本人嘛,是撒旦的女儿,所以,我不算是你们那伙的.只是旁观者清.

心寧 said...

呵呵……其實有關宗教的一切,我都是用旁觀者的姿勢去眼看世界。所以,我都不會特別偏向一個宗教的……

Post a Comment